第2053章 世界油画,华夏大芬!-《重生93:开局退婚迎娶白富美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陈阳张开双手比划着和,“墙上全是画,全是那些你以为这辈子只能在博物馆玻璃后面看的画作,结果在大芬村,成排摆得跟批发似的,梵高、达芬奇、毕加索、莫奈、米勒……你数得上来的名画家作品,他们都能临摹得惟妙惟肖。”

    “最夸张的是,有人一手夹馒头,一手调色,有人脚趾夹着刷子练习细节描边艺术,还有一位老大爷,把眼镜倒着戴,居然说这样能调准色彩冷暖,我当时真是哭笑不得。”

    “但你别说,那老大爷临摹的居然还是丁托列托的《最后的审判》,那神圣中带着混沌的氛围、教堂里透出的幽暗光线,都能画出来。这些人不是普通画工,他们更像一群集体觉醒的艺术灵魂,在平凡中焕发奇迹。”

    “我还看到有人用左手画《蒙娜丽莎》,右手画《戴珍珠耳环的少女》,两幅画还不是一个风格流派,他居然能完全切换自如。那情景就像是灵魂分裂出来,分别寄宿在两只手上,每只手都有自己的艺术理解。”

    说完,陈阳撇嘴摇摇头,“油画布堆积成山,一捆捆,一叠叠,有人席地而坐,有人躺着画,有人甚至在蹦迪节拍中律动着勾线,真跟开画展现场表演似的。”

    “整个村子都像一个巨大的艺术怪物,每一栋楼都是画室,每一扇窗户后面,都可能藏着一个沉默寡言却技艺惊人的高手。”

    “你问我毕加索、梵高、拉斐尔的作品在大芬村多少?我只能告诉你,‘比比皆是’都说轻了,真正的情况是:你走两步看到一幅,回头又一幅,有些货架上干脆每十幅一捆打包卖,就像是去菜市场抓一把香葱一样。”

    说着,陈阳伸手一指着墙角,“那些颜料桶就随便堆积在墙壁处,四十年代、五十年代、六十年代、七十年代的仿古油料,全都一桶桶整齐码在地上,上面贴着品牌、年份、关键配比一清二楚。”

    陈阳突然站起身,双臂张开,,“但最让我震惊的还是在东边那间最大的画室。十几个画工,像蜘蛛人一样在高大的脚手架上攀爬,他们正在创作丁托列托的传世之作《天堂》!那幅画足足有十米高、二十五米宽,画面上密密麻麻的天使、圣徒在他们笔下栩栩如生,每一个人物的表情、姿态都精确到令人发指!”

    说道最后,陈阳转身看向安德森,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,“安德森先生,我真诚地建议您亲自去深城大芬村看看。那里不仅是一个村庄,更是一个奇迹。如果要我用一句话来概括大芬村的油画盛况......”

    陈阳寻思了片刻,他的声音沉稳而坚定:“世界油画,华夏大芬!”

    战车国一行人原本听得津津有味,但此刻却不由自主地绷紧了神经,目光齐刷刷地锁定了陈阳。这话也太离谱了吧?——一边看电视一边画梵高的向日葵?边聊天边开玩笑就把梵高的自画像给完成了?还有那幅天堂,,这帮人真有这么神乎其技?

    几人面面相觑,眼神里分明写着:这小子是不是夸张了?毕竟这种事儿,听起来比神话还离谱。可当他们的视线重新落回陈阳身上时,却又不约而同地收敛了质疑。只见陈阳眉飞色舞间,眼神里闪烁的光彩既明亮又笃定,丝毫不见半点虚张声势的痕迹。

    安德森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过陈阳的脸庞,他细细观察着对方眉宇间不自觉流露出的那股子由衷的兴奋劲儿。那种神情,绝不是编造故事时常见的故作姿态,而是发自内心地为某种事物的精妙绝伦而感到惊叹。

    再联想起之前陈阳描述大芬村时的细致入微——从油画颜料的品牌年份,到画工们站在梯子上描绘天堂的场景,桩桩件件都透着真实感。

    安德森的心底隐隐升腾起一种预感:陈阳没撒谎,甚至可能还往轻了说。这份认知让他既震撼又好奇,同时内心深处竟泛起了一丝难以言喻的羡慕——为华夏大地能孕育出如此独特的技艺和群体而感到羡慕。

    思忖片刻,安德森缓缓站起身,带着战车国人特有的沉稳与郑重,朝陈阳伸出了手。

    他的嘴角微微上扬,语气里多了几分真诚与期待:“陈,我相信你说的每一个字。如果连你这样严谨的人都对这些事情满怀热情,那这个地方一定值得我去亲眼见证。”

    他顿了顿,眼中闪过一抹狡黠的笑意,“不仅要去大芬村,还要去看看整个华夏。你们的国度,实在是个藏龙卧虎、妙趣横生的地方。陈,感谢你的分享!”
    第(2/3)页